只要一谈到翡翠,永远都绕不开的就是‘种’这一个词了。但是从古至今,关于形容种的名词可以说是多如牛毛,数不胜数。到现在还能偶尔冒出来几个我也听不懂的新名词出来。最近直播兴起后一些主播嘴里的冰糯种,高糯冰种,冰玻种等,还有最近在盈江一位前辈那里听到的函种,豆函种,玛瑙种等等。其实在翡翠这么一个看似高大上实则十分接地气的行业里,关于种的一切形容词,没有对错之分,有的只是各人的理解和怎么形容而已。
既然翡翠的种这么复杂,我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句,让大家能够了解到翡翠的种到底是什么,怎么来分辨种的好坏。
首先,我们要明白的第一点,就是翡翠的各种各样的种,到底是依据什么来划分。翡翠是由一颗一颗的晶体所组成的,那么晶体颗粒的大小与晶体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就决定了翡翠的种。简单来讲,翡翠肉的粗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种的好坏。但是,有些有经验的朋友可能就会问了,有些肉粗的料子,但是种不差,有些肉细的,种确不好。没错,翡翠的种除了晶体颗粒粗细和晶体之间的紧密程度之外,还包括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晶体本身的硬度。晶体本身硬度高的,抛光以后对光线的反射,折射效果好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‘种老’,反之,如果晶体本身的硬度低,结构疏松,那么抛光效果就不会好,抛出来闷闷的,不亮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‘种嫩’,不起荧光。
通过上面所说,我们知道了翡翠晶体本身的硬度,颗粒的粗细和晶体之间结合紧密的程度这些因素综合起来,形成了种的好与不好。三者俱佳的为高档次翡翠毛料或者成品。
再从理论性的东西讲到实际的东西。翡翠种的划分从古至今都是十分复杂,没有一个统一,权威的说法,也没有一个非常严格,可以量化的划分标准。下面我们讲一讲现在应用最为广泛,也是最多人使用的一个划分方法。从差到好依次分为大理石种,豆种,糯种,冰种,玻璃种。糯种根据实际品质的好坏,又划分为糯种,细糯种,糯化种,糯冰种。冰种分为正冰种以及高冰种。下面就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个种。由于文章都是我自己现成构思,图片也都是我自己手机里自己以往拍的一些图片,所以图片资料没有那么丰富。所以有的图多有的图少。
大理石种:这个就不配图了,大理石啥样他就啥样,在形容他的时候,往往是大理石,没种,石性太重等词。常见于各种新场料。
豆种:豆种我手机也没有现成的图片。为啥叫豆种,因为他的晶体颗粒粗,组合不紧密,大家洒一把豌豆在碗里,把一颗一颗的豌豆看做翡翠的晶体,那这一碗豌豆就是一块翡翠,可以自行想象。价值较低,几乎没有加工价值。
糯种:糯种比豆种晶体细,透明度也会好一些,大多为半透明至几乎不透明。底子浑浊
上图是一件很典型的糯种挂件,晶体还是肉眼可见,底子浑浊,有些部位好点有些部位棉重。
细糯种:在糯种的基础上多了一个细字,顾名思义,就是晶体比糯种更细。出成品则体现在肉更细,没有了肉眼可见的大晶体颗粒。一般也为半透明至不透明之间。
糯化种:如果说糯种和细糯种的区别不大,价值都不高的话,那么达到糯化种品质的价格区别则会比较大。底子化的好与不好,化的好的有多好,往往价格差几倍甚至几十倍。
上图为一块糯化种的解口明料,肉眼已经看不到颗粒感,底子化开的非常不错,没有杂乱无章的棉与杂质。达到这种品质的,已经属于一块不错的翡翠了,售价也会比较可观。
糯冰种:顾名思义,糯种进化到冰种的最后一步了,冰感,荧光都会比糯化种更强一些。现在有一些肉明显比较粗,但是在强光照射下又会起冰味的料子,也被称为糯冰种。此种翡翠通过上面的讲解可以得知,是因为晶体本身硬度比较高,但是晶体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。起货出来效果则会比较差,市场价值也比较低。个人认为这种不能被称为糯冰种。之前很多朋友跟我说在某某直播间几百块钱赌出的糯冰种多为这种。
上图为我今年给朋友的一个糯冰种飘兰花的观音。给大家参考。
冰种:冰种比糯冰种透明度更高,晶体结构比糯冰种更细。当然肉眼还是看不出来晶体颗粒,但是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出来。在荧光,刚性方面,也要强于糯冰种。
上图为一块冰种晴底的原石。
高冰种则是比冰种的透明度,荧光,刚性更好一些,但是两者之间因为界限比较模糊,又加之每个人的眼光与标准不一样,所以往往会有一件货有人说是冰种有人说是高冰种的情况出现。
上图为高冰种的原石。
玻璃种:玻璃种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度高,几乎到了全透明的地步。并且底子非常干净,杂质非常少或者几乎没有。为种水料里面的最高等级。
上图是我前一阵自己切的一块莫西沙玻璃种原石。
上图为玻璃种的成品,玻璃光泽非常强,放在装满水的水桶里面几乎看不到。
除了以上的一些种水划分,有些朋友可能还听说过诸如金丝种,芙蓉种,龙石种等名词。这是另外一种对于翡翠‘种’的定义,里面包含了种水色底的综合考量。这个形容的更多的是翡翠的品种,是另一种概念,不能混为一谈。比如有一种满豆色的也被称为豆种,但是其价值和我上面所说的豆种天差地别。